当前位置:首页 > 股票书籍 > 正文

股市心理学

 

第三章 投资者情绪与市场压力

 

如果你是市场上惟一的玩家, 那么投资将变得更为容易。你将成为惟一能影响市场的人, 你的利润或损失将直接取决于你的行动。然而事实上, 市场上还存在其他投资者, 他们也像你一样, 通过自己的行动获取投资利润。因此, 在有其他投资者并存的市场上, 问题就变成了你与其他投资者之间的博弈。随着这种影响在市场上的扩大, 投资大众的行为取代金融现实主义, 成为推动价格上涨或下跌的主要力量。

不同投资者的行为会相互影响。或者用心理经济学的话来说, 你的内心世界与外在市场不断相互作用, 相互促进。由于这种相互作用及群体压力不断波动, 总体投资者情绪也会发生变化。这反过来又作用于个人的投资表现, 比如个人偏好或对信息的反应方式。当这种情景得以发生时, 投资大众的投机冲动会不断增强, 市场的波动性也急剧扩大。要想在混乱的市场中找到最佳投资机会, 你必须知道群体压力是如何改变投资者情绪的。这样, 你便可以避免因为不切实际的心理价值而错误地评估某项投资的价值, 也不会仅仅因为目前市场赋予它的价值而不假思索地认为这就是它的合理定价。

 

我们为何无法忽略市场压力

很多投资者在市场上进行交易时仿佛自己是市场的主宰, 完全根据自己的喜好考虑问题。然而不了解其他投资者的观点往往成为错误投资决策的关键所在, 因为这样的投资决策往往没能考虑不同投资者的各种喜好、认知以及期望。而且, 当其他投资者所采取的行动与你所认定的正确观点背道而驰时, 你将无法理解他们为何会这么做。

结果, 投资者往往只看到了最明显的市场特征—价格。价格在交易压力作用下变动的幅度越大, 这一特征在他们心目中的影响也会越大, 从而掩盖了其他一切合理信息。当价格开始下降时, 你将无法理解为什么投资者的行为会与你原先认定的价格变动方向相反。或者当价格开始上升时, 你会为价格上涨超过你的预期而欢欣不已。这时你不会想到其他投资者正在根据他们自己的判断作出投资决策。

为了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 你需要改变原来的思维方式, 从而拥有更为广阔的视角, 而不是仅仅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打量市场。**交易之路收集整理**

第一位把专业投资比喻为选美活动的是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 hn Mayn ard Key nes )。在选美活动中, 很多人根据自己对某一位选手的特殊喜爱来猜测谁将最终在比赛中胜出。你被她们的眼睛、嘴唇以及体形所深深吸引。但是, 那些裁判的选择永远出乎你的意料。

当裁判选中的选手与你心目中的最佳不一样时, 你会在心里想:“ 这些裁判疯了吗?” 你认为其他人也应该像你这样看待问题。但实际上他们并非如此: 几乎每位投资者都有自己的看法。投资的诀窍在于, 尽可能理性地发现投资者的总体观点, 由此判断出市场或某只股票的价格走势。

为了找到最可能胜出的选美选手, 你不应该局限于自己最喜欢的选手, 而应该考虑大多数裁判最喜欢的选手: 他们最喜欢哪种类型的美女? 也就是说, 他们的普遍观点是什么? 

 

预测与价格预测的技巧

最近, 行为金融学的研究者—罗斯玛丽· 内格尔(R o s e m a r i e N a g e l ) 与理查德·塞勒找到了一种新方法—一种需要很多人参与的数字游戏。其基本思想如下: 每个人都写下介于1 ~ 1 0 0之间的一个数字, 要求这个数字应该是大家所写下数字平均数的2 / 3。假设有5个人分别写下了5 0、4 0、3 0、2 0、1 0, 那么这些数字的平均数即为3 0, 其2 / 3为2 0。你会选择哪个数字? 在塞勒看来, 存在以下几种选择: 

> 零水平思考:“ 这个问题对我来说太复杂了, 我随便选一个碰碰运气吧。随便猜一下, 应该在5 0上下吧?” 

> 第一层次的思考:“ 别人对数字也不会有什么灵感, 所以我没什么可害怕的。他们可能会随机地或通过其他简单方法选择数字。这意味着他们所猜的平均数会是5 0, 所以我选3 3。” 

> 第二层次的思考:“ 人们可能很聪明, 但我对数字有着独到的认识。他们无疑会选3 3, 因为他们认为这个问题很简单, 所以我选2 2。” 

在这个游戏中最容易被猜到的数字是0 、1 、2 2和3 3。塞勒认为: “ 那些选0或1的人完全从数学角度考虑问题, 没有考虑到人们的行为因素。而那些选2 2或3 3的人则低估了其他人的智慧。” 考虑到所有因素后的猜测应该是1 3。塞勒认为, 人们总是想得过多或过少。此外, 我们试图预测在一般人的观念中一般人会持什么样的观点, 然后我们自己能看得更为透彻。

 

当理性发生冲突时

就你的前景而言, 你必须培养自己的金融与心理学理性, 这些是使我们避免作出不切实际的预测或避免盲目跟风的惟一方法。然而, 当每个人都能利用这种方法保持完全的理性以及每个人都试图看透其他人时, 经常会出现投资者之间的行为互相干扰的情况, 反之亦然。因为每个人都试图通过同样的思维方式寻找投资机会并在市场上屹立不倒, 从逻辑上看, 交易将无法进行。**交易之路收集整理**

如果上面的话听起来很奇怪, 那么不妨考虑一下这种情况: 喜剧演员格劳乔· 马克斯(Groucho Marx) 以坚持一种有趣的原则而著名, 这个原则就是不加入任何一个希望吸收他的俱乐部。马克斯的逻辑是: 如果俱乐部了解了他的自我认知, 那么他们不应该发出邀请—如果俱乐部了解了他的自我认知后还是发出了邀请, 那么他们的标准也未免太低了。既然俱乐部的要求这么低, 那为什么还要成为他们中的一员呢? 与此类似,“ 格劳乔· 马克斯定理” 可以应用于股票市场: 如果你想把股票卖给我, 我知道你是理性的而你也知道我是理性的, 而且我知道你知道我是理性的, 我会纳闷你还知道什么我不知道的信息? 如果你认为这是一只好股票, 那你为什么想卖掉它? 如果它不值你所设定的价格, 那你凭什么认为我会买入这只股票? 我不想加入任何一项试图使我成为买方的交易。

这意味着在经历了市场的严重下跌之后, 投资者对于返回市场进行交易将持非常谨慎的态度。他们会在一段时期内受极端理性的影响, 认为其他投资者必定掌握一些秘密消息, 所以才选择了不加入交易。这将使市场持续萧条, 直至市场开始恢复活力, 每个人又开始寻找被其他投资者忽略的投资机会。寻找这些投资机会在某种程度上依赖于运气, 但它同时意味着只有当其他投资者根据各种原因进行交易时, 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市场。

如何才能获取利润

你在进行投资时要了解其他投资者的普遍想法—从其他人的角度审视市场。同时需要记住, 虽然你希望找到那些被其他人所忽略的优质股票, 从而及时买入这样的股票并由此获取可观的利润, 它们不一定特别难找。如果其他投资者没有发现这些股票, 那么它的价格会非常稳定。最重要的是, 心理经济学理性强调, 不要陷入试图看透市场的困境。

 

不切实际的期望会导致市场的暴涨暴跌

对很多投资者来说, 他们很难接受股票价格升上去以后最终还会降下来的情况。当市场处于牛市时, 一切看起来都非常美好, 似乎谁都不会遭受损失。而他们更难以接受的是, 股票价格下降以后还会升起来。市场处于熊市之中时, 市场上弥漫着一片悲观气氛。行为金融学指出, 投资者在看待问题时存在绝对化的倾向。结果, 他们的预期会因为把可能视为必定会发生, 把不太可能等同于不可能而发生变化。因为投资者都力图在市场上占据一定优势, 这些极端的观点进一步加剧了市场上的压力。

然而, 只要存在市场, 就不可避免会存在变化, 市场的情绪也会不断往复变化。这形成了市场周期的基础: 投资者情绪在高涨与低落之间的不断往复。在正常情况下, 惯性效应由此产生。但投资者由于自身的幻想而反应过度或反应不足时, 过度渴望或焦虑会引发不切实际的期望, 在这种狂热之下随之而来的便是金融市场的持续下降。

这种效应已经得到了亚利桑那经济科学图书馆的弗农· 史密斯(Vernon Smith) 的验证。每位学生都建立了模拟账户, 并受假想的顾客委托从事股票交易。学生们第一次进行交易时, 价格起伏很大, 充满了投机色彩, 他们不顾一切地把资金投入到了虚构的市场中。他们的交易决策取决于他们对市场走向的预期。但是有趣的是, 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之后, 他们再进行交易时就不会那么冲动了。这些学生意识到避免感情用事是获取投资收益的不二法门。

 

当你抛开计划突然改变自己的预期时

与试验不同, 现实生活中的人们并不是总能吸取经验教训, 即使有时候他们自认为不会重蹈覆辙。在经历了一次错误的交易之后, 恢复理智的你可能会捶胸顿足, 发誓设定股票价格变动的止损点, 即预先确定的卖出价位, 因为你已经意识到这是一种专业的做法。然而, 当历史重演时, 你很可能还会重复同样的错误。不希望遭受损失是人之常情, 而眼睁睁地看着显示屏上的价格不断下跌的确得承受巨大的压力。你认为自己将赔得一干二净, 所以, 顾不上仔细分析, 急于摆脱不利局面, 或跟随其他投资者买入股票的紧迫感完全战胜了理智, 原先所设定的止损点也被抛到了九霄云外。

下面是一些投资者经常会碰到的个人预期与投资者普遍认识发生冲突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 你会怎么做? 

> 你的投资组合中有一只重要股票, 你已经持有两年了, 而且非常喜欢这只股票。这时候公司发布了利润预警, 指出公司经营情况不佳, 取消发放红利—但是股票的价格仍不断攀升。你会怎么做? 

> 你持有一些在价格高位时买入的黄金。此后价格下跌了2 0 %, 并已经停留在这一水平达9 个月之久了。市场上的主流看法认为当前的价位是合适的。你会继续持有这些黄金还是会选择出售?**交易之路收集整理** 

> 一位证券分析师在电视上指出市场的上涨已经到了尽头, 马上将出现调整, 这会对你的投资决定产生怎样的影响? 

> 你最喜欢的股票, 曾经给你带来7 . 5 %的年收益率, 刚刚公布第二季度实现了稳健的利润增长, 并将股息提高了0 . 5个百分点。在两天之内股票价格却下跌了1 0 %。此时你会选择抛售股票还是继续持有, 不理会外部的变化? 

投资者情绪可以令你感觉自己很富有。当你买入一只股票时, 你认为这只股票的表现只会变得更好。当市场价格不断创下新高时, 显然是乐观的投资者占据了主流地位。其产生的一个后果是, 你感觉自己越富有, 即使那只是账面资产, 你增加消费的可能性就会越大, 而储蓄的可能性就会越小。经济学家把这个叫做“ 财富效应”, 并估计股票价值每上升1美元, 消费支出将增加4 美分。反过来, 股票价值每下跌1美元, 消费支出将减少4美分。

因为当一切看起来很美好的时候, 投资者会把自己还没有真正转化为资金的利润用于从房地产到游泳池再到轿车乃至度假的一切消费。由于对自己的偿还能力充满信心, 他们会接受银行的高息贷款或将自己的收入和储蓄花得一干二净以满足自己的消费需求。然而, 股票市场不可避免会出现下降。患了战斗疲劳症的投资者突然开始担心起自己的账面财富。在投资大众情绪的带动下, 他们毫无理由地卖掉了自己的资产, 然后自己吞下损失惨重或负债累累的苦果。这种疯狂的过度反应不仅导致了股市的深度下滑, 同时由于消费者支出减少, 还直接影响零售业与服务业的市场地位及利润前景。这一切与股票价值相互交织影响, 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的下跌。

>>如何才能获取利润

坚持你自己对未来市场走向的判断, 做到不受其他投资者情绪的影响。这样, 只有在能承受长期投资的资金压力的情况下, 你才会进行投资, 并且不会提前消费尚未转变为现实的利润。

 

不要等待投资者需求的上升

当投资者相信股票市场在将来会下跌时, 他们会倾向于以现金形式持有自己的财产。相反, 如果他们预期股票市场将上升, 更多的资金将会被投入到股票市场。

从表面上看, 这种行为是符合逻辑的。问题在于, 因为预期仅仅是一种心理现象而非经济现实, 在这里供求规律出现了相反的变化。在商品市场上, 如果人人想要购买电视机, 那么一些企业会想方设法打败竞争对手, 并通过销售更多的电视机提高自己的产量。电视机的内在价值最终得以下降, 因为它的生产成本降低了, 从而价格也相应下降, 随着更多的消费者购买电视机, 需求进一步得到扩大。 

然而, 在股票市场上, 当价格开始下降时, 投资者不会视其为一种投资机会, 而认为肯定是其他投资者得到了某些内幕消息而作出了卖出股票的决定。这会导致一种错误的观念, 认为肯定存在不能购买这只股票的充分理由。在心理因素而不是经济因素的驱动下, 这只股票的需求可能会保持不变, 甚至可能下降。

因此, 在一只绩优股票的内在价值并没有发生丝毫变化的情况下, 来自投资者需求方面的市场压力降到了最低点。就像一次甩卖各种价廉物美商品的大清仓活动, 但是却没有人光顾一样。与此相对应, 如果投资者一致认为股票市场将上涨, 更多的人希望买进股票, 对这种日益增长的股票需求的反应是通过提高价格减少供给。因此, 当你想要参与交易时, 导致了额外心理价值的市场压力很可能会发展到最大。

如何才能获取利润

仔细思考为什么其他投资者会采取这种行动, 外部力量或者源于你自己不切实际的期望以及个人偏好的内在压力, 是否正在导致你随波逐流, 作出冲动或极端的投资决策。市场可能会发展成前所未有的牛市, 或者投资者可能会陆续离开。但是, 这时候需要仔细衡量市场环境或金融工具的真正潜在价值, 以寻找最佳的投资机会。只有这样, 明智的行为才会带来丰厚的利润。 

 

投资者是利润的预言家

即使是最明智的投资者, 在正常的情况下也绝不会试图猜测三天以后的天气, 但他们会作出某些投资决策, 宛如他们拥有一个能赋予他们神奇预知能力的水晶球。一旦进入股票市场, 这些投资者会作出不切实际的预测, 并且不断作出这些预测。他们不断在心里强调自己的决策是正确的, 并相信自己已经掌握了市场的发展方向。

为什么投资者会相信他们能仅仅根据那些数据预测出价格走势呢? 可能通过选取某一段时间内某些股票的价格变化, 这些投资者发现价格的实际变化与他们的预期几乎完全吻合。他们相信这就代表了事物的发展方向, 并因此采取行动。

这种“ 代表性谬误” 可以通过一个投掷硬币的试验来解释。把同一个硬币投掷6 次, 通常认为投掷结果显示的背面与正面数应该大致相等。在硬币投掷6 次时, 结果可能是这样, 而投掷的次数越多, 正面多于背面或背面多于正面的可能性将越大, 而且无法确定到底会是哪一种情况, 完全是随机的。但是把这种效应移植到股票市场, 投资者却认为他们发现了某种趋势。**交易之路收集整理**

结果, 由于过度依赖基于有限信息的历史经验而不是积极展望未来, 投资者经常无法发现存在于数据中的随机现象。并不是说股票市场价格是完全不可预测的, 在全面考虑各方面情况时, 的确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对价格作出预测。但是, 投资者却错误地假设股票价格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上升之后要比经历过下跌更容易保持上升的势头,同样, 股票价格经历过下跌之后要比经历过上升更容易发生进一步的下跌。

即使经验有助于投资者识别自己的错误, 他们还是很难放弃自己已经找到市场发展规律的观点。投资者从情感上希望自己坚持这种观点, 同时往往忘记了数据模型仅仅是真实世界的代表这一事实。在这种有效性错觉的作用下, 投资者希望得出实际情况与他们的判断相吻合的结论—因为他们想这样, 所以他们能做到这样。由此, 投资者错误地认为自己能作出充分的预测。

然而, 这并不是一个自欺欺人的简单例子。在丹尼尔·卡尼曼与阿莫斯· 托沃斯基看来, 这种有效性错觉一直存在, 甚至在人们已经认识到了这种错觉特征的情况下还是一直存在。而且这种现象非常普遍, 不仅存在于投资领域, 同时还存在于其他类型的人类活动中。

例如, 在篮球运动中, 人们习惯于把连续投篮成功的球员叫做“ 热手”。这使很多有经验的球员、教练以及球迷相信球员在投中一个球之后比投丢一个球之后更容易投进下一个球。即使阿莫斯和他的同事最后证明了所谓热手只是人们的幻觉, 球员在投中球后与投丢球后投中下一个球的概率是一样的, 人们还是坚持这样的看法。谁是这种荒诞说法最坚定的支持者呢? 是那些有经验的球员、教练以及球迷。

但是假设你并不存在任何成见或谬误, 并能有效地理解统计的原则, 你能仅仅根据数据进行预测吗? 技术分析师认为这是可行的。然而, 问题在于仅仅依靠数据, 你并不能知道人们对价格的看法, 你也不知道, 同时无法衡量市场上还存在哪些影响因素。

如何才能获取利润

克制自己的预测冲动, 经常思考自己用于选择股票的预测方法是否可行。使你自己的分析具备一定的灵活性, 从而可以根据市场的变化适当调整策略。记住, 趋势只是市场的普遍观点, 可能是对的, 也可能是错的。所以, 不要在自己未曾对真实的投资环境作出分析的情况下盲目跟随潮流, 无论通过电脑得出的曲线或图表看起来多么美妙。

 

学会避免盲目跟风

假设要求你作为志愿者参加一个试验。在你的隔壁房间坐着另一位身上绑着电击器的志愿者, 与你仅有一扇玻璃之隔。你被告知向这个志愿者提几个问题, 如果他不能给出正确答案, 那就给他一次电击。你会怎么做? 如果要求你增加电压从而强化电击的效果时, 你又会怎么做? 

耶鲁大学心理学家斯坦利· 米尔格伦(Stanley M ilgram) 在实施这个试验时发现, 如果事先告诉志愿者他们正在参加一项将提供重要信息的有效试验, 并由试验者承担全部责任时, 志愿者会把电压增加到“ 致命” 的水平。

实际上, 接受电击的志愿者只是参与试验的演员。但是, 真正的志愿者并不知道这一点, 而只是按照试验者的要求去做, 甚至会在给予致命电击之时看到演员痛苦的尖叫而歇斯底里地大笑。

对这个试验做一些变动后, 米尔格伦发现当试验不在房间里面进行时, 志愿者有时会降低电压的水平。因此, 看起来是试验者的权威性促进了这种表现。此外, 如果若干位志愿者同时参加试验, 也具备同样的效果。但是, 当有人拒绝使用电击器时, 其他人也会拒绝进行该试验。

这项研究表明, 人们与他人保持一致的欲望往往比自行其是或成为反常规主义者更为强烈。此外, 当专家也就是权威人物传达某些专业性观点时, 这种趋势将更为明显。结果, 当你在一致的舆论环境里进行投资时, 你很可能会选择跟别人相同的投资。这种群体行为的力量太强大了, 以至于完全摧毁了你的自主决策能力, 直到某个投资者打破了这个模式, 市场之墙开始坍塌。

一种经常与群体行为相互作用的特别强烈的个人偏见是人们天生应该对周围施加影响。当人们能够控制局面时, 他们会感觉自己拥有强大的力量。结果, 为了更好地把握自己身处的环境, 人们自然而然地对极端的情况作出极端的反应。心理学家索利斯(T h o u l e s s ) 所提出的确定性原则指出, 当一个群体内部的影响可能导致接受或反对某个观点时, 结果不是大多数人半信半疑地接受这个观点, 而是既有反对者又有赞成者—他们都坚信自己的判断。这个原则适用于政治或

宗教信仰, 同样也适用于经济与金融系统。换言之, 在一个群体内部, 总会有一些人会持极端的观点。**交易之路收集整理**

投资者也不例外, 当在某种压力之下需要在有限的信息、对未来具有某种预示意义的信息以及一些主观个人观点之间作出选择时, 人们通常会采取极端的行动。在极度矛盾之中, 你匆忙作出了反应— 可能是过度反应。看到一条轻微上扬的曲线, 你就完全相信G H I电气公司的前景一片灿烂, 而且你的朋友都在买入这只股票。事实上, 你所获得的信息并不充分, 真相可能恰恰相反,G H I电气公司可能正陷入衰退的泥沼, 然而只有经过对一系列因素的理性分析, 你才能意识到这一点。

另一个导致你具有极端思维倾向的问题是, 你并不知道一个群体中其他人所持有的不确定性或怀疑程度, 由此产生了另一个明显的效应: 你会自然而然地假定别人的思想也和你一样极端。为什么呢? 因为你把自己的态度, 或你认为自己所持有的态度, 或你可能持有的态度强加到了别人身上。

然而, 这种受别人影响或与别人保持一致的倾向还取决于这项投资对你的重要程度, 以及当初你获得这些投资时所付出的努力。从本质上讲, 这不仅仅涉及沉没成本, 还和你认为这是一次投资还是投机的看法有关。你在购买这项资产时投机的成分越重, 你受媒体或广告影响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从而在错误的时机进行交易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弗兰克刚刚花了3 0万美元在曼哈顿中心地带买了一套公寓。这是一套很好的观景公寓, 可以俯瞰纽约中央公园。然而, 每天当他走出这套公寓时, 总是有人过来提出要买他的公寓。奇怪的是, 每天这些人给出的价格都在下降, 到了月底, 别人的出价跌倒了1 4万美元。但是弗兰克绝不是傻瓜, 他意识到房地产市场正在发生变化。在这个时候, 可能的确存在这种趋势, 但谁知道明年是什么形势呢? 现在毫无必要预测将来会发生的事情。无论如何, 他知道自己喜欢这套公寓, 它完全值这个价格。他也知道这些出价有点蹊跷, 因此, 弗兰克决定置之不理。

把一套公寓换成1 0 00 股A B C公司的股票, 在同样的情况下, 你会怎么做? 每天, 你都看着股票价格在不断下降, 你会担心股票价格将跌至更低。你每天都像在做噩梦, 你所看到的一切就是自己逐渐缩水的股票价值。并没有什么其他外部原因, 没有任何有关重大变动的公司公告或媒体报告, 你可能会对自己说:“ 其他人都在卖出, 他们肯定了解到了一些我并不知晓的消息。” 你认为价格将继续下降, 并试图对市场作出预测, 但你所得到的是市场将无法恢复的消极预测。

你会怎么做? 你会在投资者压力的影响下,跟随其他投资者卖出股票。而在你的伤口上撒了把盐的情况是, 价格在第二天便一飞冲天。

 

当对简单解释的需要驱使你与大众保持一致时

多数人喜欢简单、明晰的解释。这符合我们大脑处理信息的方式。但是, 当市场出现了剧烈波动而显得变幻莫测时, 你所看到的将是非常混乱、复杂的局面。此时, 你将失去自己的判断力转而赞同其他人的传统观念。当市场处于极度混乱之中时, 要保持自己的独立见解将难上加难, 因为你完全被旁人的观点束缚住了手脚, 认为每个人都认同的解释就是最简单的解释。

然而, 即使是经过严格分析、针对大家一致认同可以获得成功的投资的最简单解释, 也可能只是一种误导。有一个关于刘易斯· 卡罗尔(Lewis Carro ll) 的有趣故事, 他是《爱丽丝漫游奇境记》(A l i c e in Wo n d e r l a n d) 的作者, 同时也是一位大学数学教师。一天, 他给学生出了这样的一道题: 建一堵2 0米长、1 0米高的墙需要1 0名工人干上1 0小时, 现在如果有6万名工人, 那么他们需要干上多久? 你可以想像得出来所有的学生都急于在简单的数学运算之后回答这个问题, 并认为卡罗尔老先生肯定忘了他所面对的是能够进行复杂思考的研究生。但是听了几个答案之后, 卡罗尔挥手示意其他同学停下来。他微笑着解释:“ 正确的答案是不可能使6万名工人同时站到这堵墙的跟前。即使他们当中有些人能够做到, 剩下的工人可能会因争先恐后地往前挤而产生冲突。” 

刘易斯· 卡罗尔试图向学生灌输这样的观念: 跳出一般人都认同的常规思维是获得突破性进展的关键。反常规主义思维就能实现这一点, 因为在某些情况下通过简单方法得出的结论往往非常荒谬, 上面的数学题就是这样的一个例子。与此类似, 很多投资者头脑中带着预设的投资观点, 运用那些他们学到的所谓最简单的方法去发现市场上的投资机会, 并作出投资决策。此外, 他们发现几乎不可能改变自己长期以来的成见, 即使充分的信息显示他们应该改变观点, 他们还是会坚持原来的投资原则。

一致性与反常规主义

尽管真正的反常规主义方式非常奏效, 但很多投资者却只是简单地把它理解为市场上都在抛出时他们应该买入, 而别人都在买入时自己应该抛出。但是, 无须经过精确的金融分析即可发现, 当每一位投资者都以同样的反常规主义方式行事时, 他们恰恰又成了从众分子, 从而进一步加剧了市场上的交易压力及市场波动。这成为了市场崩溃的一大诱因, 因为它没有考虑市场的基本价值, 市场本身或经济背景。**交易之路收集整理**

在经历了1 9 9 7年1 0月亚洲金融市场的崩溃之后, 最令人担心的是大量专家通过预测经济的转折点以及指出投资时机已经到来激发投资者的信心。我并不是说经济不会恢复, 但这需要时间。在亚洲经济恢复活力之前, 他们需要克服大量的社会与经济问题, 包括工业生产能力过剩、国际债务居高不下, 以及严重的失业问题。似乎是对这些关注的回应, 那些与这些国家相关的金融机构及企业的股票价格在此后的几个月里不断下跌, 即使媒体权威不断宣称存在着绝妙的投资机会也无济于事。直至1 9 9 8年8月底, 道琼斯指数在3 个交易日中暴跌了8 5 0多点之时, 对亚洲市场的关注仍然是导致下跌的重要因素。

如何才能获取利润

在决定是否要采取与投资大众一致的投资方案之前一定要三思而后行, 千万不要受其他投资者的思想支配而作出错误决定。你需要通过降低对市场事件及自己投资选择的不确定性、模糊性及复杂性, 从而实现自己的投资目标。换言之, 在你采取反常规主义的立场之前, 你需要利用准确的信息, 独立于潮流、媒体以及自己的情感或投资热潮, 现实地衡量一切得失。最重要的是, 记住专家并不一定正确, 利润可能恰恰来自于对他们的估计或判断的大胆挑战—只要你能恰当运用自己的知识与经验。

 

寻求优势的压力

我们都在讨论如何才能获得高于指数投资或市场平均水平的利润。无论私人投资者还是专业投资者都在为实现这一目标而不懈努力。在这一过程中, 他们日益增长的投资规模与交易频率导致了普通投资者情绪的变化, 并引发了更剧烈的市场波动。

当我们对特定投资与理论上具备准确预测能力的完美投资者进行历史性比较时, 我们发现了一个令人惊讶的事实。这种投资者总是在恰当的时机改变自己的投资组合, 从而实现投资收益的最大化。例如, 他定期在国库券与一个综合性很强的股票投资组合之间进行转换。通过这种做法,1 9 2 6年1月的1 美元到了1 9 9 6年1 2月将变为2 303 98 1 82 4 美元。图8就表现了这种变化。

 

 

当然, 即使是巴菲特也无法做到这样, 因为没有人能精确地预测未来。但是, 即使只在某些时候能做到这一点, 也可以获得可观的利润。在贪欲的作用下, 上述思想会驱使投资者追求这种优势, 并形成市场交易压力。

除了具备远见之外, 大量受雇于大银行或股票经纪行的证券分析师还致力于寻找交易优势。事实上, 高额的利润是正确选择总体上多于错误选择的结果。为此, 分析师们在每天分析的基础上根据自己对各行业、领域、企业的增长预期艰难地绘制各种图表。显然, 他们认为即使不能保证百分之百正确, 预测仍然是非常重要的, 并能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获得高于平均水平的利润。

然而, 有人指出这种研究与沉没成本更为相关, 而与有效性关系不大。毕竟, 分析业是一个创造了巨额产值的行业, 它使市场更顺利地运转, 并使很多从事该行业的人过上了不错的生活。然而, 证券分析师们通常具备对价格走向的直觉, 因此他们能不辱使命, 提供很多有益的信息。

但是, 分析师们同时具备一些与我们一样的特点。例如, 他们可能专门研究某一个特定的部门, 并集中研究股本额达到一定规模的股票。因为他们的主要客户是机构, 这些机构希望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其年金与保险计划的风险。在访问了公司, 与管理层交换意见以及进行一段时间的研究之后, 他们把目光集中在了那些价格较高、较受欢迎的股票身上, 而放弃了那些即将发行或受到投资者冷落的股票。此后, 分析师对公司业绩及收益前景满怀信心, 并预测公司业绩将扶摇直上。而在相反的情况下, 如果他们看到了公司存在的问题, 他们就会预测公司业绩将不断恶化。换言之, 他们也会存在对信息的过度反应或反应不足。很多行为金融学研究者指出, 正是这种行为导致了意外收益变化对市场的深刻影响, 并为那些明智的投资者创造了广阔的赢利空间。

 

一个佐证是, 关注某一只股票的证券分析师越多, 该股票价格所受的影响就越大, 所造成的市场交易压力也越大。这一现象又叫做“ 分析师悖论”。因为他们自己促成了他们所估计的变化。这也是有道理的, 因为他们对股票的推荐促使更多投资者购买该股票并使股票价格不断上涨。据研究, 一个经由3 0位分析师推荐后的股票能比只受到1 5位分析师推荐时的价格高出5 0 %。

北卡罗来纳大学的布鲁斯· 布兰森(Bru ce Branson) 与唐纳德· 帕加奇(Do n a ld Pa g ac h ) 以及东卡罗来纳大学的达里尔·古费(Daryl Guff e y) 对该现象作了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后指出, 当一位分析师开始看好某只不受关注的股票时, 投资者会对此作出积极的反应。**交易之路收集整理**

在上述例子里, 股票价格上升的幅度比市场平均水平高出了3 . 1个百分点。但是, 当这只股票被3 ~ 6位分析师看好时, 投资者会确信这是一只绩优的股票并大量买进, 并使股价增幅高于市场6 ~ 7个百分点。有趣的是, 当看好这只股票的分析师超过6 人时, 研究者发现股票价格的升幅开始减少—可能是因为分析师人数的增多并不必然带来促使投资者积极反应的更多利好因素。这些数据是否真正适用并不确定, 但可以确定的是推荐买入的分析师越多, 错误定价的可能性越大。

另外需要记住的一点是分析师向公众透露的信息未必是他自己的真实想法。流传于这些专家之间的所谓“ 密语价格” 可能才是股票价值更准确的反映。存在这种第二价格的原因有很多, 例如为了保护本机构的投资利益或仅仅因为在没有任何原因导致股票受欢迎程度下降的情况下,想以便宜的价格买入这些股票并支持这一不受关注的部门, 但这些都会改变市场波动性及市场压力。

>>如何才能获取利润

多看, 多听, 多想, 学会独立评判报纸、文章以及报告中的各种观点。这将有助于你了解分析师是否在联合操纵股价或同时犯了系统性错误。然而, 你还应该将这种评判与基本金融分析相结合, 从而可以更清楚地把握价格远离真实价值的程度。

 

市场特点如何导致压力

投资市场的运行就像一个世界性的大集体, 它有自己的准入要求与运行规则, 很容易便可加入。只要你有资金你就可以进入, 而这导致了一个问题。因为你可以轻而易举地成为市场的一部分, 很多人乐于接受你的交易要约,所以你很容易曲解影响你投资决策的群体相互影响过程。

一旦你在市场群体中处于某种位置, 你将很难退出。成为群体的一部分, 无论作为买方或卖方, 都意味着你成为了某种关系的一部分。

结果, 群体所产生的压力进一步强化了群体的存在。当你通过股票经纪人达成一笔交易后, 他肯定会给你打电话, 告诉你另一笔值得一做的交易。而更可能的是, 感受到了成为某个投资群体成员的好处后, 很多投资者都会产生继续待在这个群体中的心理倾向。虽然你可能会因此受到牵制并错过了最佳的投资机会, 但你的这种做法满足了你的个人需要。而群体互相影响过程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需要。与投资相关的群体相互影响过程主要包括两方面构成因素: 市场结构与市场成员相互影响的方式。人际关系总是具备某种结构, 具备很多种相互联系的作用方式。表4和表5揭示了群体相互影响过程是如何施加压力并产生特定交易结果的。

 

 

 

 

 

 

 

 

当市场压力逐步升级时

在某种意义上,投资市场也是一个生物圈。它由不同投资者的想法、感觉、行为、态度等因素构成, 而且并不是以上几部分的简单相加。

因此,我们可以把市场视为同时具有出口与进口的心理经济系统。输入市场的有资金、投资者行为、公司行为以及外部压力, 例如政治、经济的变化。输出市场的包括利润、损失以及投资者反应。作为一个系统, 投资市场内在的基准状态是处于永恒的运动之中—关系不断形成, 又不断被打破, 市场内部不断相互作用, 系统内部投资者与群体的相对地位不断发生变换。

事实上, 心理经济系统的概念包括那些各自独立的部分结合在一起时各自不同的表现方式。因此, 个体投资者行为的变化同时会成为群体系统的一部分。

让我们把股票市场想像成只包括鲍勃和鲁思两位投资者的心理经济系统。在市场上只有一只股票, 公司的资产及业绩保持不变。所有对鲍勃与鲁思的市场影响来自于他们相互之间的作用, 包括个人与群体压力以及外部世界的影响。随着鲍勃与鲁思在他们的关键相关群体, 也就是他们最为认同的群体的影响下在市场上进进出出, 不断改变他们的相对位置, 价格的变动越来越频繁, 价格变动的幅度也越来越大。**交易之路收集整理**

正是鲍勃与鲁思在心理经济系统内角色的不断变化造就了市场。随着他们从一边变到另一边, 交易时而推进时而倒退, 价格也随之变化。而作用于系统的外部压力又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效果( 见图9)。如果市场并不存在很多的群体及亚群体—鲍勃与鲁思可以在它们之间不断改变立场, 并不断受它们影响, 价格将变得波澜不兴, 也就不会有真正的市场。

在现实社会中, 投资者可以不仅仅持有一只股票, 或者可以不仅仅在某只股票中的地位更加突出, 但是依然适用上述概念。在这种情况下, 投资者持有的股票越多, 与市场的联系将越密切。反之亦然。

 

 

均衡假设

但凡系统都具有保持稳定状态的倾向。在你体内, 便存在很多自我调节的生理系统。例如, 在保持体内平衡的过程中, 氧气与二氧化碳在肺部以恒定的速率进行交换。如果你因为进行了高强度的运动而需要更多氧气, 你的呼吸会加快; 当你停止运动后, 你的身体会恢复至原来的状态。

社会系统也总是能在均衡的状态下顺利运转。如果一位妻子突然变成了高薪阶层, 这将改变各家庭成员的相对地位, 进而导致角色的变更、摩擦的产生, 以及时间表的修订。但是, 只要系统保持完整性, 他们就可以达到新的平衡。

自然而然地, 股票市场行为被认为是自然行为的写照。投资者试图把股票市场看成总能恢复初始的均衡状态的系统。他们把稳定状态等同于静止状态。只有当你在经历过较长时间后回过头来观察市场的表现时, 你才能对市场具备更清醒的认识。从历史上看, 市场是不断上升的。这意味着在持有绩优股票若干年之后可以获得较高的收益。也就是说, 市场上存在均衡状态, 但这是一种动态均衡, 并且可以在价值上获得自我调整式的增长。

你可以这样理解动态均衡: 想像一下你正在乘坐飞机飞行, 并向

飞机座舱扔去一块富有弹性的橡皮球。当橡皮球在机舱内前后来回跳动时, 它是在固定的两点之间, 即机舱壁之间运动。但因为飞机一直在向前飞行, 因此橡皮球其实也在不断向前移动。只有当你能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时, 你才能意识到即使橡皮球在向后移动, 在总体上它还在前进。与此相似, 当市场出现下跌并引发恐慌式抛盘时, 从长期来看, 其大趋势仍然是不断上升的。

投资者经常犯的另一个错误是, 认为价格就是价格, 它与价值相关, 但并不具备真正的意义。他们忘了在交易中与自己形成心理经济关系的是另一个投资者, 而不仅仅是价格。另一个投资者会影响价格, 就像鲍勃影响鲁思, 鲁思反过来又影响鲍勃, 从而导致价格的变化一样。每位投资者都对市场的均衡状态具备自己的看法, 然后在他们认为适宜的时机离开市场。因为他们并不知道在短期内达到均衡的时点, 他们不断地买进卖出, 直到有人认为股票价值已经被高估。然而对不同投资者而言均衡状态具备不同的意义, 因此, 市场永远不会保持真正的静止。牛市最终会转变成熊市, 熊市又会恢复成牛市—如此周而复始, 不断往复。

>>如何才能获取利润

完全客观地看待自己在市场上的位置和自己与其他投资者的关系, 以及在哪种情况下你会以不断强化的方式与市场相互作用—你和市场在相互作用之下造就了市场螺旋式上升或下降的压力。这正是我们前面部分的核心内容。通过心理经济学方法, 同时考虑市场结构以及你的成员关系, 你将能更好地理解你与特定相关群体的关系以及你自己真正的投资动机。你还会明白各种不同的外部压力是如何改变投资大众情绪的。这样, 当面临来自心理的压力时, 你将更容易摆脱恐慌。

当市场压力导致公司崩溃时

显然, 投资者之间相互作用及形成关系的方式, 无论是独立个体之间的或是群体内部的, 都通过改变总体投资者情绪成为导致市场压力的原因。然而, 投资者并不总是认同那些能带领他们获得最大投资收益的群体。他们往往认同那些在更深程度上自己难以割舍或自己所需要的群体。而且, 依赖性强的投资者往往只有少量的社会资本, 这是一种衡量由社会交际、关系、群体、组织或公司内部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信任编织而成的复杂网络的标准。社会资本也是影响投资业绩的重要原因。**交易之路收集整理**

如果出于某种原因无法确定无形因素的心理经济价值, 或对公司业绩的心理错觉日益扩大, 这种错觉来自潜在投资者及公司内部, 投资者的不确定性会随市场波动的加剧而增长, 而与此同时, 公司管理不善或运营状况不佳将被暴露出来。因此, 从公司的角度来看, 可能是拥有自己衡量体系的关键相关群体对公司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也可能是社会资本减少了。事实上, 市场压力, 包括内部的与外部的压力将完全失衡。这时候, 投机最终将导致投资危机。

你可以在很多组织内看到这种心理经济学模型在发挥效用。以经历了1 9 9 7年亚洲经济危机的一家公司为例。我们可以想像一下经过长期的发展, 经理们开始认为自己的职务已经稳若泰山。他们生产出了畅销产品, 工会牢牢地被控制起来, 或者根本就不存在, 工人们实现了充分就业。经理们认为他们能继续提高业绩并在自己的熟人中招募更多的高级经理。他们是受过良好教育的专业精英。然后, 他们还希望把公司扩张到国外市场。同样, 在他们的圈子里面, 有人供职于创投基金或银行。一切看起来很安全, 因为贷款以公司的资本额为基础,银行开始持有公司股票。

在这时候, 关键相关群体就是公司, 个人之间以及部门之间的关系都非常紧密。这样, 心理经济关系, 包括社会资本的质量与数量, 都非常理想, 公司享受着经济成功的喜悦。只要他们的产品或服务拥有市场, 基础资产的价值与他们所筹集的资金存在恰当的联系, 无形因素的价值就开始增长。

随着这些精英阶层通过任用亲信和自我保护, 相互勾结而形成一个小团体, 他们开始因个人优越感的过度膨胀而变得刚愎自用。这种心理上的过度反应将高估公司的内在价值, 因为经理们并不能全面考虑他们自己及工人们所面临的不断变化的形势。实际上, 这些精英阶层变成了关键相关群体, 代价是随着公司业绩的下滑, 公司及社会资本开始下降。此外, 随着这种复杂的相关系统向新的关键相关群体倾斜, 个人的无形价值, 表现为个人贡献、个人潜力及职责日益萎缩。此时, 如果建议不是来自精英阶层内部或与他们地位相当的群体, 那么没有人能听得进该建议, 即使它非常合理。

因此, 颓势开始出现, 对公司产品或服务的需求开始下降, 信任或其他因素, 例如工作保障开始被破坏。这种效应还会不断被强化, 因为员工将不愿意为并不关心自己的公司努力工作。当因业务扩展得太大, 无法按期还贷而与银行关系紧张时, 整个情况将进一步恶化。具有讽刺意味的是, 在这种情况下, 经理们经常采取鸵鸟政策, 一相情愿地认为只要降低价格他们便可以毫无疑问地获得利润增长。抱着这种想法, 他们会寻求通过再融资, 增资扩股, 或进一步举债来实现他们扩大生产的极端扩张计划。这些人对公司进行了情绪化的投资, 并由于个人偏见及其关键相关群体的影响而作出了失去理性的决策。图1 0展示了金融崩溃的心理经济学模型。

 

 

然而, 随着时间的流逝, 公司的负债越来越多, 暴露于国际汇率波动中的风险也越来越大, 收入达不到预期水平, 供给能力大大超过需求。在这一阶段, 心理因素成为决定内在价值的主要原因, 有形资产与无形资产同时减少。虽然它曾经是一家赢利的公司, 即使股价曾经达到天文数字, 一旦公众获悉了公司的真实状况, 投资者便会抛售股票, 泡沫开始破裂。**交易之路收集整理**

当市场上很多公司都出现这种情况时, 整个经济开始崩溃。你可能会问, 为什么那些政治家与领导人意识不到将发生的事情, 从而采取果断的措施阻止它发生呢? 答案是, 他们恰恰也是这一过程的构成成分。当不断投入资金时, 虚假的繁荣能得以维持。可能这些精英阶层在某些领域拥有既得的利益, 也可能是他们不愿意接受轻松赚大钱的时代就此结束的事实。

>>如何才能获取利润

表6列出了由于很多个体为了保持自己的持续发展而损害公共福利, 导致心理经济关系开始破裂时的一些迹象。记住, 一个经济体只有与众多不同的群体保持良好的关系时才能保持强大。对那些试图进入高风险的新兴市场的投资者来说, 他们需要考虑: 在多大程度上这些心理经济迹象就超过了变化或发展之中的经济所能承受的正常风险?

 

市场是复杂的系统

把市场视为由具备各自内部关系的群体组成的系统, 将有助于你在面临高度压力的情况下避免犯系统性错误。你将更好地把握市场的运行规律、市场的结构、市场的相互作用, 以及市场或股票价格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3/10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上一篇:选股绝招

下一篇:聪明的投资者

      最新更新

        热门推荐

          Powered by hybykj.cn © 2014粤ICP备05036799号